同學上課心得 續

醫案研討、治療心得、行醫有感...

版主: kukumew

同學上課心得 續

文章admin » 週一 7月 04, 2022 5:19 pm

学中医最怕走弯路
在我们钢琴教育圈,流行这样的话“学钢琴最怕走弯路”,指的是学钢琴必须要跟着专业的老师启蒙,才有可能正确入门,打下良好的基础。放在中医圈也非常适用,各种派别的中医层出不穷,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如果没有遇见老师我怕是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走到“罗马”。现在“罗马”近在眼前,只要我们肯下功夫,老师的“心法”100%的传授给我们。想到这里我真的非常非常感动,如果能习得老师真传二三,未来也无条件的接力传给后面的杏林少年们!
2021年9月7日跟老师学习,至今日学习诊断学两轮,药证学两轮,面授课一轮伤寒论一轮。对没有中医基础的我来说,第一轮的学习是相当有挑战的,特别是药证学,共是145味药,记得第一味药学的是桂枝,老师后面又拓展了常用药对、药类比较,当时到这里是懵的,一大堆的不太熟悉的药名扑面而来,大脑对他们还不熟悉,没法建立链接,加上我学中医是等工作结束再把家里的小宝宝哄睡晚上学习,那段时间老师的课就像是催眠曲,估计这也是老师开给失眠同学的一味药。我要坚持!我要坚持!我就告诉自己先硬着头皮听一轮,肯定会有所收获!果然等到了学习第二轮的时候基本是茅塞顿开,不仅前后的药证能串联起来,跟之前的《诊断学》之后的《伤寒论》都能承上启下。每天听的津津有味,我在想等到若干年以后,慢慢有了临床经验,再来听老师的课肯定又是一番新的感受吧。老师是结合前辈医家之精华和本身精湛的医术和经验,让我们用最快的时间掌握最正确的经方医学。我们这种“白纸”级的同学虽然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慢,但是学习的好处就是可塑性比较高,直接学习最专业的最先进的中医理论学习,想到这还有点点骄傲,希望未来不给老师丢脸。
以前作为中医爱好者觉得最难的是中医辨证,什么五行学说什么中古圆运动什么按照节气看病,各种五花八门的形式,在老师这最重要就是,八纲辨证四诊合参。管你什么癌症什么疑难杂症,通通把你们分析的明明白白的,是立体的各个角度的去分析去辩证,这些证又是相互呼应对照的,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反而《诊断学》成了相对简单的科目。
药证学的最大感受就是,不是教科书上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平的教学参考书。而是立足于老师亲自尝药和临床经验之上略带锋芒,面授课录音里的横纵轴线也巧妙的把同类型药都做了一个比较,那么清晰直观。高人授课非同一般!
那么学习中医最难的是什么呢?在老师这里得到的答案是:修心!一颗永葆学习的心,不断向前人学习,取其精华,也能分辨糟粕的心。一颗善心,把患者当作至亲全力以赴的心,又敬畏生命,不求生杀生的心。一颗初心,不以名利为目的的心。
感恩感谢我的老师,学中医也最怕走弯路,老师给我们铺设这么一条笔直的中医大道,让我们在这条路飞奔。未来还要再学习好老师之后的课程,未来临床再悟老师交给我们的知识,给老师补很多篇心得体会……
再次感恩感谢吾师,愿吾师退休生活幸福快乐!诚挚邀请吾师来我们家皖南宁国和老家徽州婺源游玩!



自2020年11月加入施老师的经方传习学堂至今已一年半之余,已跟随江老师做完了伤寒论的案例,目前在补做插班未做的诊断案例分析,也将接近尾声。金匮班也报了,但没参与练习,只是跟着自己的进度在看施老师的金匮课视频。
学习了这多,突然想写出来、想说出来,但又感觉懵懵懂懂的,说不出来多少所以然,但我这个当初的中医小白内心里却很清楚的知道收获是满满的。
现在更是被老师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津液、湿、燥、痰”这15字真经所折服,所吸引。他们包含着缜密的逻辑顺序,层层呼应相随,更是又吸引着你去层层剥离,对疾病有全方位有立体感的诊断,让人着迷,让人信服,因为他带你能看到真正的病源。相比最初常挂在嘴边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那时的理解只能是一个名词解释似的概念理解,如果真要去用那些概念辨病时,却是杂乱无章,漫无头绪,所以也明白了最初学中医时,自己也只能是停留在一个套方用药的阶段,甚至根本没有一个诊断依据的辩证,也明白了现在为什么很多中医真正看不好病的原因,心里就拜服施老师、江老师、陈老师这些真正的经方医师。
都说中医就像烹饪,而我已经能嗅觉到或是品尝到老师的烹饪的美妙。感觉自己目前是处在想学会烹饪的阶段,已经准备好了锅碗瓢盆按目前所学的皮毛像模像样的做起了菜。有时自己做的菜(比如自己感冒了,自己煮药给自己喝)感觉还能吃(就是感觉有点效果),但没有那么美味(不能完全让自己感冒好的很完美,体会不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感觉)。现在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1、自己身体平素多痰湿,喝药也管不住嘴啊等;2、美味的食物需要的食材自己还不能分辨是有机还是无机,甚至是假食材;3、烹饪(煮药)药材的比例,哪个多一点点,哪个少一点点这些都还是在凭感觉下料的状态;在对病人进行精准的辩证后,对所需药材的精准功效的把握(即药证)都还是在一个慢慢理解、接触的状态。
虽然伤寒论案例、诊断案例都做了,江老师给自己评价有些很好,鼓励很多,但我知道每一次做题都是在翻阅书本和自己整理的资料,还没有能到熟练掌握的地步。这些都是远远不足的地方,所以也能感受到每次仔细重新听老师的课,所能带来的惊喜和收获,也能隔空感觉到老师的“真善美”,内心满是言不由衷的倾佩和喜慕。更是也明白了,学中医之路漫长兮,跟老师学好中医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反复多听老师的课,多看老师的书,做好笔记,同时多做老师的诊断案例,活学所用,思考开悟。当看多了,学多了,悟多了,就自然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那种新的知识、新的领悟油然而生,倍有幸福感。
今年的我48岁(本命年),自从跟随施老师学中医,也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自己57岁前把中医学到能自己所用。这辈子学不好,下辈子再来(可能对自己要求太低了,老师勿怪!)目前函授完成了湖北中医学院的专科学历,现在在进行本科(中药学)的函授,这些我心里明白,都是混。唯有跟随老师才是真知真学,真本领。而我也铁定了跟随老师们不断好好求学中医,不断充实自己,不管能有多大成绩,只算是对真知的向往和渴求,对人生目标一个追寻。
老师以后所有的课程,学生都愿意一如既往的参加,望老师不嫌弃。感恩老师!
学生: (微信名: )


施老師的中醫課程, 我有兩個最主要的心得. 一個是”系統性”, 一個是”完整性”. 我想要從系統說起.從中醫基礎理論, 藥證學,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施老師的辨證思想, 一路貫穿到尾. 從經典八綱辨證的陰陽 表裡 虛實 寒熱,到近代衛氣營血, 施老師更加入了津液,濕,燥,痰. 乍看之下, 這似乎很複雜. 一大堆變數, 讓人眼花撩亂, 摸不著邊. 然而當我理解了後面的思考邏輯後, 我深深的感動. 因為施老師已經把古人所說不清的辨證方式. 用縝密的邏輯思考, 拆解成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 這個就像是個使用說明書, 有順序的教導我每一步該怎麼做. 讓我面對突如而來的病症時, 能夠不慌張. 這些所有的變數提供了我輩面對病家時,有了詳細的參數, 去判斷病家目前到底處在什麼狀況. 大方向抓穩, 接下來就各個小面向的突破. 當我面對家人生病的時候, 應用了施老師的辨證方法 ,收集所需要的變數, 再給出相對應的用藥. 讓我可以幫助自己, 也可以幫助我的家人.
我問施老師一個問題, 我問老師: 老師, 從您的中醫基礎理論跟藥證學. 幾乎就可以開出跟傷寒論類似的藥方了. 那麼學習經典的意義在於什麼? 老師回答說: 當然我們把拳腳學好, 自然就會有相對應的招式, 但是如果我們也能夠學習更多招式. 累積更多的知識. 就可以根據前人的經驗, 發展出我們自己的方式. 這也是很重要的. 這就是後續的傷寒論跟金匱要略的課程所提供給我的. 傷寒論跟金匱要略的困難在於踏出的第一步是非常困難的. 基本上就是本天書.又以前的醫書基本上只提供了招式, 然而卻沒有跟你說辨證方式. 如果有人可以給出一套辨證論治的方法, 然後又跟你說怎麼用這一套方法應用在傷寒, 金匱上, 我可以肯定的跟你說, 只有施老師做到這一件事情. 整個思想體系的完整, 在中醫裡面是非常難能可饋的事情. 尤其老師累積了大量臨床經驗的驗證, 持續不斷的操練辨證 陰陽 表裡 虛實 寒熱 氣 血 津液 濕 燥 痰. 方法跟實作上可以相互的印證. 這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而我也很感謝老師幫我把這些路都打通. 讓我可以比較容易的上手, 少走些冤枉路.
很榮幸的學習中醫的這條路上, 遇見了施老師. 在我一開始選擇的時候, 就找到了名師. 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 也希望接下來的時間, 可以跟著老師持續的學習. 精進.


在美國求學及工作過程的這三十多年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倪老師進入了中醫的領域, 回台後能夠再跟隨施老師繼續學習中醫更是學生的福氣。 每次的上課時重覆聽取錄音及老師的視頻, 都記錄下來不同的重點及感受到老師毫無保留傳授寶貴的知識與精華及豐富的經驗和心得, 並且讓學生對醫道的響往及日後的規劃更加堅定。
雖然每次聽上課後的錄音都有不同的收穫, 不過總覺得自己似乎沒有系統的學習, 前面剛剛聽完的錄音馬上就忘記了, 加上筆記又是東一張西一張的雜亂無章, 到最後又回到了半生不熟的程度而變成學習中的瓶頸,自己也不斷的在思考, 現階段要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直到某次上課時施老師說當初倪老師問有哪位同學可以把人紀針灸課程打成逐字稿, 第一個舉手的人就是施老師, 於是學生便開始學習老師的方式把教學打成一字不漏的逐字稿, 這樣的學習方式確實不容易, 半個小時的錄音檔需要花上一整天才能完成。 不過學生也從這樣的方式裡受益良多, 聽過的視頻再看逐字稿的時候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領悟與更深一層的理解, 之前剛剛聽完錄音檔馬上就忘記的問題在逐字稿後變得不是問題了, 因為可以反覆回去邊聽邊看, 並且可以慢慢的反省思前後的連貫性, 這是在一直反複聽上課錄音檔沒有辦法做到的。 也就好像利用牛羊天生的反芻功能套用到自己的反芻思維上先強迫自己不斷的思考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我們學習中醫尤其是聽老師上課的錄音檔或看視頻, 如果可以將學過的知識再反芻到腦海中繼續省思, 才可以把老師講的最基礎的八綱辨證及診斷的知識吸收或烙印成為自己的內在想法。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 能有新收穫, 就可以做老師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我們都要常常的複習, 並且要隨時的溫故知新, 你要先把舊的知識複習好, 再來學新的, 這樣就會比較輕鬆。
學生自認不是一位聰明的人也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只能以這種滴水能穿石的方法來學習與各位師兄姊互相共勉。

老師除了無私的傳承中醫知識之外, 也經常告誡學生們以後若走上從醫的道路 一定要有醫德, 那就是要想辦法精進自己的醫術, 永無止境的把中醫學好, 然後在應該要承擔風險的時候你才能夠承擔風險, 就像孫真人教我們要有鳩眼虎膽, 像老鷹的眼睛能辨證得很仔細, 像老虎的膽, 看仔細之後還要敢開方, 膽大心細那才是最基本的醫道, 否則藥方再便宜也是害人, 診費再便宜還是害人。
第二個醫德是要憑著自己的良心盡量用最精簡適合的藥材幫病人治好病, 讓病人更快好, 更容易好, 更徹底的好, 所謂醫者父母心, 這也是我們經方家基本的醫德。 老師經常說:我們學醫要感同身受去設想病人的整體情況, 不是看一兩個證候, 就猜一個方或者辨病套方; 而是透過八綱辨證對病人主證的判斷來開立處方之後, 你必須還要再從頭到尾想一遍, 陰陽、 表裡、 虛實、 寒熱、 氣血津液、 濕燥痰、 五臟六腑, 想一想到底這個病人適合養陰藥多一點, 還是補陽藥多一點, 還是應該把多餘的陰瀉掉, 還是他的陽太亢我要把它降下來, 包含藥材的比例對不對等等, 因為就怕有時候病人可能一直跟你抱怨某些症狀, 結果你為了病人的主訴抱怨的症狀去開立處方之後, 你連最基本的陰陽可能都搞錯了, 尤其當面看診的時候可能會被病人的情緒及抱怨的症狀給牽著鼻子走。 當今社會有很多所謂的神醫只求把脈三秒鐘, 望診一秒鐘就開藥了, 一天下來就可以看上千個病人了, 問題是每個病人拿到的處方都是一樣的, 可能就是一個平平和和的方每個人都可以吃的四神湯加四君子湯之類的平補方, 不但可以賺很多錢,病沒治好也不用負責任, 或者只會做美容或開減肥藥, 像這種醫師或神棍不值得與他們看齊。

感恩老師傳授長生不老方給學生: 一個是透過純素食的食療及養生, 一個是保精愛氣的上乘功法, 一個是能夠救人於病苦及能夠擁有健康快樂的學問。
現在很多病症可能都與肉食有關係, 「膏梁之變,足生大疔」主要跟飲食習慣有直接的關係。 古人說肉生火、魚生痰, 都是說吃多了魚肉會導致內熱積滯,增加痰濕。 各種熱症、痰症、濕症, 都與肉食有關係。 純素食療法既能救地球、救自己、更能激發自身本有的感恩及慈悲心。
古人云「慾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危。」意思是說只要保精愛氣就能強腎抗衰老、強身益壽, 道家養生更強調「煉精化氣」, 就可以達到強化生機、強健體魄、益壽延年的目的。

再次感恩能夠遇到老師,更期待以後如果還有機會,能夠繼續跟隨著老師研習中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偏爱中医。有一种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理念,加上古今中医的传奇故事,更加深对中医的向往,当自己身体出现问题时也比较喜欢看中医。后来知道了倪师,才知道原来,人们认为不能治好的一些常见病,甚至于癌症都是可治或可以治好的!这使我更加向往中医,直到遇见老师,就毅然决然的踏上中医之路。
我对辨证的理解
开始带着对中医的蒙懂认识和西医“治病”观念的影响,总是问一些“什么病——是什么问题”的问题,老师总是耐心解答,江老师总是说要“辨证”。渐渐类似的问题少了,逐渐认识到辨证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对一家四口的同一个病就开出了不同的四个处方。这说明“从病到处方”是错误的!就如老师所说,一个眼睛发炎,它可能有热,可能有燥,可能湿有湿,可能有寒,一个关节痛,可能有风、寒、湿、或肾气虚,可能都有,也可能是部分有,不辨证,如何可知?也就不会有正确处方。
因此正确的治疗必须从八纲辨证开始,收集有用的辨证信息,结合四诊合参,相互印证,同时依托诊断学、药证学,才可能有有效的处方。中虚则明,以不变的八纲,气血津液湿燥痰,应万变的病症。
其实辨证的意义不止于此,比如一些外治法,针灸、拔罐、按摩,虽然我不太了解,但是我想,应该是有了辨证的基础,会治疗的更好。还有对于跌打损伤、疮脓疥毒也同样需要辨证才能选用适合的药。甚至于西医,西药,也可用到辨证,记得江老师说过,如“鲁孟可特”,西药中帮助祛痰作用的药(解除支气管痉挛,感觉像杏仁开肺气助排痰),如果在阳气还高的情况下,按照中医辨证思维去用,还是有不错效果的(当然我并不懂西药)。
然而中西医最大区别是,一个治“病”,一个治“人”,一个有着不同个体差异化的人。记得有人说,中医治疗像完成一个完美乐章,但我觉得一个好的治疗处方更像一件,限量版的量身定制,无可复制,完美曼妙。这也许就是中医可以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原因所在。
从跟江老师作案例分析到和一起老师作案例,就是一个不断反复检查、完善、填充,提高认知的过程。江老师的案例分析周密详尽,使自己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点。而跟随老师作的每一个案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看到老师作案例分析感觉就像在破案,心思缜密,胆大心细,正是“思不精无以烛其微,学不博无以通其变”,真是越学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反复学习与思考中感悟,按照自己的结构存储在大脑中,因此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管悟性如何,坚持和努力是我的决心。





第一次跟老師結緣是在14年前,才四歲的大女兒因為眼睛被西醫判定為弱視,加上氣喘發作,每夜喘咳不止,四處看醫都求助無門,最後經友人介紹找上老師。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原本弱視的視力竟然大幅進步,夜裏也漸漸不再喘咳。如今那個體弱多病的小女孩,已經順利考上大學,最近一次的視力檢測雙眼都在1.5甚至2.0,氣喘問題則早已斷根,成為一位可以在舞台上活蹦亂跳的街舞少女。在此先謝謝老師多年的照護。

在那次之後,我們全家陸續開始接受中醫的調養。而大約在8年前開始,老師有意在診療之餘從事教學,我也就抱持好奇的心態踏入中醫的研究領域。從最基礎的診斷、藥證開始,再到湯證、金匱,一步一步跟隨老師學習從如何辯證、並嘗試開方。

對我來說,中醫是一個神奇的領域,在不打開黑盒子的前提下,藉由外部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與刺激反應,去嘗試了解並平衡內部的狀態。這其實跟我本身的工作也很有大的雷同之處,並不陌生。在接觸老師之前,我對中醫也略有接觸,但不同的是,去除了哲學與玄學的面向,老師將八綱辯證整理成為一個操作性極強的體系,有著類似科學般的嚴謹SOP,這樣一來,中醫去除了那些玄之又玄的神秘面紗,在我面前變得非常清晰具體起來。

然而實際面臨病患,辯證起來卻並不像教科書中寫的那麼容易。真實世界的主症往往是在灰色地帶遊走,若隱若現。到底燒到38度左右的無汗表證,是桂枝湯系還是麻黃湯系?我在老師出的考題中,一次次被打頭,並嘗試如何在微小的症狀差異中明察秋毫。目前我的功力僅是在辯證中努力,要實際開方去拿捏那一分一錢的增減對我而言仍然宛如藝術,可能還要更多的實際磨練才有辦法掌握竅門。

但即使如此,這些學習也已讓我受用無窮。我開始用辯證過後的結果來做一些食補或者物理性的調節,知道怕冷受寒表證了,可以喝喝薑湯,泡泡熱水澡,溫灸相關穴道。看到有虛熱嘴破,吃吃綠豆薏仁。口渴喝水不解渴缺津液吃吃梨子小黃瓜之類的。我也了解了我自身的弱點,感冒總是小柴胡湯證,頭痛噁心沒有食慾。我的牙齦受不了辛辣味精食物的刺激,抽菸喝酒就會腫起來,這對我好像保險絲一樣,自己也開始接受這樣的體質,並做出生活習慣上的調整。

我並沒有要向許多師兄師姐一樣有宏願要成為一位執業醫生並以此為生,已過知天命的年紀,對此俗世的名利並沒有太過強求。接觸中醫十幾年下來,如今對我來說,已經成為是一種生活態度,藉由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在身體與慾望之間,過與不及之處取得平衡。然而我仍希望能對中醫再進一步的探索,其動力不僅僅只是求知慾而已。也許有一天因為這些所學,能對別人有所幫助,或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或是有緣的陌生人,哪怕只有一個人,我覺得都值得了。
admin
Site Admin
 
文章: 575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4, 2008 5:29 pm
手頭現金: -1,952.00

回到 醫案思辨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