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后的感想-谭主任醫師
谈学习中医的体会真的不知从何说起!
首先我很庆幸,从开始学习中医第一步接触的就是倪老师的视频,倪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觉得学习中医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非常实用的,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在西医看来无解的难题,从而打破了我以前对中医认识的误区—中医所说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他辩证的基础,如果一个中医师辩证时不能很好的判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就无法诊治疾病。而在以前我一直认为中医人所说的这些就是拿来忽悠人的!
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用在我身上非常合适!学习了倪老师的视频后我试着开方,尤其是一些感冒、发热的年轻人非常有效,这让我洋洋自得;但是对一些病情复杂的老年人我就很困惑—为什麽年轻人感冒可以一剂知、二剂已,而老年人却需要很长时间呢?我意识到只学习倪师的视频是不够的,对于经方我只是机械的背书,之后就是按着倪师讲的症状套方看病,为什麽病人有这个症状就用这个方,方中药物的剂量为什麽这样用,我都不知道!
再次庆幸这时遇到了施老师!!听了施老师的课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如此”
诊断学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他是看诊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准确的判断病人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津液湿燥痰情况,就无法制定治疗方案,更无法治病救人。而这简单的几个字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参悟不透!因为现实生活中病人的症状往往是虚实夹杂,寒热夹杂,怎样从复杂的症状中辨识患者寒热虚实的比例,从而指导方剂中药物寒热温良的比例至关重要。
好容易磕磕绊绊在一次次的诊断病例练习中掌握了诊断的基本知识,学习中药后心情再次降到谷底!!辩证方向对了,那么该如何选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好像很简单,那为什麽这个热象选黄芩、黄连,那个人热象却选用石膏、芒硝,为什麽同样的诊断开出的方却截然不同。有时候甚至方药组成不变,只是方中药物剂量的变化,取得的效果却大相径庭。跟诊时看老师开方,有时就想,为什麽这个人肾气虚老师同样选地黄,起始剂量却相差很大。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明白有的人胃气虚,痰湿重,同时又有肾气虚,这时如果选用地黄就应该慎重,否则补不上阴还会加重痰湿,同样祛痰湿的药过量会损伤胃气,可能进一步加重痰湿。每次看老师开的处方都在想为什麽看似平平无奇的药却可以发挥如此大的威力。
有时我想: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药师,对常用药物的属性、不同剂量产生的反应,如何使药物发挥好的作用,同时平衡掉他的不良影响,病人服药后何时应该减量,何时应该加量,这些都是应该掌握的。而这些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的。在药物的选择时要时刻联系病人当前的辩证情况,同时还要想到选用这种药物后病人可能会出现那些反应,该如何应对。感觉选药的过程中处处是陷进,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病情加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之所以最初可以治疗一些年轻人的感冒发烧,不是我多么聪明,而是幸运(幸运这些人病情相对简单,幸运这些人身体强壮,自我调节能力强,即使当时用药有偏差,机体也会自动调整)想想后怕,在不明诊断及药证时,就敢套用经方。。。
经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向我们展示的是中医诊病的思维过程。没跟施老师学习时我是死记硬背套用经方,跟施老师学习后我才惊觉自己的愚昧无知,仲景先师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组方方法,是一种诊断思路!灵活掌握诊断及药证后可以灵活组方,不必拘泥于原方。我把伤寒杂病学死了,而施老师把经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面前!方中药物可以随证加减,剂量更是千变万化,感觉每一个方剂都是一个小的八卦,只要剂量稍有调整,就产生不同的卦象。
我相信中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不是盲从。我的信心来自我的家人。2020年9月我哥哥确诊大肠癌,那时他只能喝稀饭,稍微进食硬质食物腹部就会隆起,腹痛、呕吐。我们没有选择西医的手术化疗,直接请施老师诊治。记得当时老师看诊时问了我一句:你认为你哥哥是什么情况?我回答:气滞痰阻。老师接着说想到什么方没?我心里想行气祛痰呗!老师接着说可以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此后老师一直以这个方为基础方加加减减,我哥的病情逐渐好转,腹部包块逐渐减小,食欲增加,现在可以正常饮食,体力恢复正常,就这些简简单单的药物,把一个肿瘤中晚期的病人恢复为正常人!!!我想老师之所以能这样精准的判断病情,准确开方,来源于精准的辩证及对药物药性的灵活运用,而这些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需要悟性及对医学的现身精神及对生命的热爱!
现在每周都有案例分析开方,每次都觉得这看似简简单单的感冒,给我设置了一个个陷进,每次看到同学们在群里热烈的讨论都受益良多,原来他(她)是这么想的。每一次老师分析案例都感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同时也发现自己对药物的药性理解不透彻,不能总览全局,总是顾此失彼。
想学好中医很难,做一名合格的中医师更难!虽然很难还是要坚持,因为中医给了我治病救人的信心。中华民族能有5000年的文明,中医功不可没。为什麽中医现在处于弱势,就是因为他太难学,不好理解,导致很多中医师不会运用。试想从古到今真正读懂伤寒论的有几人。读不懂不会用,还认为中医没用!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有时我就想倪师和施老师是不是上天派来拯救中医的!现在老师已经用最浅显的语言把中医展现在我们面前,也用一个个案例证明中医的疗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中医呢!
===============================
经方上课心得
余副主任醫師
一,2020年6月接触和学习经方到今,学习情况如下。
1,整体经方及金匮线上课(包括线下国庆绿音,因现场听力不好)第一遍笔记已完成(老师讲的所有的话)。
2,正在整理第二遍笔记,重点内容。预记在金匮线上上课之前完成。
二,上课心得
1,首先,施合一老师的经方课程让我着迷,把我们中医的课程和传承都解决了很多疑难病诟。是学习中医的不二首先选择,我非常幸运自己遇到这样的老师们和课程。
2,由于平时工作忙,对中医疗解甚少,很多学习方法欠缺,从2018年10月只想西药受限很多,转而想学中医针灸来缓解西医药物的不足,但一接触中医,了解到别人用正确的中医治病效果如此惊人,故而下决心一边工作一边自己学习中医,到2019年9月才接触到倪海廈老师的免费视频,开始听,还没有听完,于2020年6月才开始学习施老师的课程。
3,施老师的课程,线上线下,讲得太全面,太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中医概念清楚实用,非常好理解,能真正为中医师的临床应用从入门模糊到升华专业,没有哪一个教师及课程能比!只恨自己学中医太迟,学习方法不得力,担误了好多间,没有很好的消化。特别结合如今中医,西医的一些错误的诊疗方法,一些案例的讲解,非常好理解。我工作20多年,西医好多问题不知原因也无从治疗,而施老师的课让我正视作为一个西医医生该怎么做?对治病的实验精神倍感佩服!
三,今后的规化
1,今年和老师们一起完全学习,同时把笔记做好,以前一直用有道笔做笔记,前几天发现印象笔记的强大搜索功能,以后把笔记迁移到印象笔记。
2,今年同时把自己家里1年前买的中医师名家书籍进行全面浏览,把重点有用的笔记记在印象笔记里。结合网络搜索相关知识要点进行补充记录,这个工作可能同时进行2至3年。
3,马上正式上班(到深圳学习后回来一直在家没有上班),虽然目前以西医疗,但我会把病人的中医情况记录到电脑进行中医学习。
4,年后开始尽量给自己或家人开方,慢慢有效果后给亲朋好友开方。
5,3年内考虑考个中西医结合证取得相关执业资质和科普资质。
6,年纪大记忆是个短板,我会用印象笔记强大的搜索功能,来弥补自己的记忆不足,争取更快正确以中医看病为主。
7,4年后,有一定的中医病案累积(放入印象笔记方便查阅和应用 ),再返回医学自媒体科普(以前在今日头条科普过,不管是经济还是社会效益,效果是惊人!因学习中医暂停科普了),把中医和老师的素食理念传播下去。
8,通过自己身体力行(以后自己身体及全家人的保养与治疗全靠自己学的中医),一生为正确的中医及生活观念传承努力,让中医学教学变得象施合一老师这样相对学校教育简单实用,让中医药疗效吸引更多中医爱好者,并在下一辈吸引传承下去,不管是第一职业或第二职业。
2021年1月15日
===============================
感恩 陳醫師
感恩在自己困顿迷茫的时候遇见了施老师,作为已踏入中医行业十二年,从学子到执业医师的中医人来说,深感自身的不足与无奈。教科书上学的,课堂上教的,医师资格证上考的等等,到了临床才发现这一路上学来的竟没多大帮助,自己还是治不好病,有想治好病人的心却没治好病人的能力,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很有幸,在今年得知有施老师的课程,作为倪海厦老师的铁粉,虽然学了倪师的人纪教程,可到了临床,自己还是运用不好,我知道自己很需要一位师父带着,就果断报名了施老师的经方传习班课程。
从线上课程到线下教学,从临床诊断学到经方汤证学—伤寒论,整个理论体系是颠覆我既往的学习理论体系的,从学校里教科书上学的是以脏腑辨证为主,从倪师人纪教程里学的是以皇帝内经的生理病理到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为主,而施老师的整个核心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及气血津液湿燥痰的八纲辨证为主,很多内容是我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但却是能真正用于临床的,而且很感恩于施老师的毫无保留的传授,在这一点上我深深感受到倪师和施老师的伟大及良苦用心,倪师和施老师都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学所感所得传授给大家,每每看到他们的教学视频内心都无数次涌现感恩之心,我想中医有他们的存在一定能发扬光大的。
还记得第一次见施老师是在施老师的诊室跟诊的时候,从我一进门就收到施老师的慈善笑容,瞬间紧张感就消散了,而也是在那一次的跟诊过程中,我感受到原来很多疾病是吃肉食导致的,而同时动物也是有灵性的,那一天我就下定决心从此以后都只吃素食,回到家就跟家里人说我决定以后都只吃素食,当时自己说的时候还是有点小颤抖的,怕家人的不解与反对,没想到家人虽然有些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但都支持我的决定,从那天开始家里的餐桌上都是以素食为主了,而我也在努力慢慢感化着身边人跟我一起吃素,我相信我会坚持的!目前我已吃素4个多月了,身体并无不适,反而觉得很轻松,身体没那么多小毛病了,大小便也很正常,而更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更接近自己的内心了,心里没那么繁杂,幸福感越来越浓烈。感恩遇见的所有人,最感恩的还是施老师,是施老师领我进了这扇简单又幸福的门。
经方传习班的心得还有好多好多,如很震撼施老师的睿智与幽默及善良并存的人格魅力,如很敬仰施老师“为他人而求人”的人生境界,如很膜拜施老师的中医临床实战水平及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大医精神,感恩遇见施老师,感恩上天给了我这份幸运跟随施老师学习,自己深感自身仍有许多不足,仍需时时鞭策自己好好努力,向施老师、江助教、陈助教学习,加油!
===============================
2020年学习心得
今天是我跟着老师学习中医的年又六月余,在我没有上老师的课程之前其实我对中医了解并不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是第一次仙姑带我去上老师的课程我才真的被老师的气场所吸引感化。
这一年余中真的非常系统的跟老师学习了经方 药证 伤寒 和针灸。但是我觉得自己针灸所掌握的知识只停留在了认识的层面上,真的要下针的时候却觉得手下的感觉不够敏感,练的不够多,以后还是要多争取机会多练练针灸。前几天放假前,我们舍友搬行李时扭到了脚,当下还没有肿胀也没有刺痛,只是有一点不适,冰敷之后去看了校医,确定没有骨折后回寝室我就给她下针了商丘透丘溪,并没有放血,稍稍行针。拔针后就用了医用绷带来固定。第二天舍友就活蹦乱跳了。中间也有几次帮家里人下针的经验,给我感觉更大的是,针灸要比中药更能让人接受,但我觉得辩证才是基础,其实辩证结合针灸来用反而事半功倍。
高考之后又用了一段时间来调整适应大学的生活,可能这段时间的案例练习和学习都落下了,我会用寒假的时间来整理学习好赶上各位师兄姐们的脚步。也会好好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争取这个寒假可以多练习案例多一点实践能够完善和巩固现在吸收到的课程的知识。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家,我外公是个很顽固的老军人,从前坚信西医,看见中药都觉得迷信,并且从我记事起他就很爱吃鱼肉,自从去年吃过老师的药以后到现在再也没有吃过荤腥,蛋奶没有,更是连烟酒都不碰了,后来我还发现外公会开始看倪师的人纪,也不会一点不舒服就去医院打针吃西药。每次看见这些我就为之感动且坚信自己要好好走中医这条大道,能用自己的力量来把真正的文化传承给身边的人带来健康这就是我学中医的初心,新的一年我会安排好自己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时间放在中医的学习上目标是追赶仙姑姐姐!嘿嘿!也希望老师和各位助教老师多赐教,感恩老师感恩中医感恩各位老师。祝安。
学生邓同學敬上
庚子年腊月十八
===============================
我跟施师学习心得 官同學
我是一名掉队的插班生,今年有幸再次追随施师学习经方,施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湾同胞中讲普通话最标准的一位,尽管那种台湾腔还是很浓,但他那轻言细语的声音,可以包容一切。
老师设计的课程言简意骇,通俗易懂,没有文邹邹的书面语,只有精准的辩证,课程的设计由辩证到药证到伤寒再到金匮,环环相扣,似乎没有捷径,但似乎这就是学中医最快的捷径,我感觉这特别适合我们半路出家的中医爱好者,这就是我想要学的东西。
从线上课再到线下课,老师都是把最精华的部分告诉我们,每次讲到超时总是会说:“不够时间我们再加课”。听老师的课从来不会打瞌睡,越听越想听,越听越上瘾。这大半年来,我几乎每天保持两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无形当中治好了我的失眠,如果哪天失眠了那肯定是前一天没有学习。
国庆期间线下课尝汤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组的把尝汤药当成了喝酒,津津有味,特有感觉,这大概就是祖师爷们当年神农尝百草的还原版了,最厉害的要属孔姐(孔新华)了,杯杯干,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还说“好喝!好喝!”。在尝生附子和生半夏的时候,那种感觉终身难忘,特别是姜同学(姜海玲)在尝生半夏时不慎吞下肚子,教室里热闹咯,生姜、少商商阳放血、喉咙点刺...各种招儿都来了。两位90后的老中医助教老师,“江老妈子”(江小萍医生)和陈石老师,耐心地帮我们解决各种难题,班主任甘草老师总是细心把一些反佐药早早的准备好,以便应急。江医生在小打卡时一遍遍的提醒,最后不厌其烦把每位同学的答案进行点评,答疑解惑。
荣幸在老师最后的出诊时间里能够跟诊,老师对待病人的那种亲切是值得所有医师学习的,每当病人进来,老师总是会礼貌的问候一声:“你好!请问你是XX先生/女士?”最后离开的时候还会说一声:“谢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视病人如亲人朋友的医生,老师的气场总是能让病人瞬间安静,尽管有些病人还是很刁钻的。老师开方用药药简力专,组方后还会花几分钟把剂量和药进行调整,能让病人少花钱的尽量少花钱,能用一味药的不用两味药,复诊的病人中每个人都会说吃了老师开的方感觉很舒服,病情都有改善。有些病人大老远的送来礼物,老师都一一拒绝了,老师告诫我们一句:“不能收病人的礼物,否则给病人的感觉有分别心,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有时候我看一些病人出去时眼里还含着感激的泪花。
最近在金匮群里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进行案例分析,老师总是耐心的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出的题目都以冬季发烧感冒咳嗽为主,现在北方正在经历新冠,老师出这类题目无非就是想告诉我们不要恐惧新冠,新冠中医是有办法解决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让我们受益非浅。
遇到老师后彻底颠覆了我的饮食观念,我从一个无肉不欢的肉食动物变成一个纯素食者,2020年初新冠肺炎期间,我在湖北两个月没出门,老家那些诱人的香肠腊肉丝毫没有一块打动过我的心,我到处打电话告诉亲戚朋友要吃素,新冠最喜欢吃肉食的人,不信你们看看那些新冠武汉人的舌苔。如果我没有遇到老师,可能我现在就是一个重症病人,因为过去我的饮食习惯太差了,我要把老师的素食观念传给更多的人。
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在影响我们,老师在我心中医术是忡景先师转世,医德是大菩萨转世。明师难求,我愿追随老师一生,传承宏扬中医文化,帮助更多的人。
===============================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的初衷是想要照顾好自己及家人,若有能力也愿意帮助他人、随缘治之,至今依然是如此。不知不觉学习中医快一年了,总结心得如下:
学完诊断-药证-伤寒认为:诊断通过一些决定性的证候来判断阴阳、表里、虚实(气血津液湿燥痰)、寒热,用八纲配合五脏来描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八纲又对应到相应的药证,进行选择用药。伤寒中方则是对某个情况下用药组成的示范。
初学完一遍,觉得对人体认知的框架(八纲)如此搭建很清晰,像诊断学是老师临床经验的总结,拿来用时像套公式一样很便利。慢慢又发现仅仅这样好像不够,因为我认为老师总结时是理解了人体为什么会这样的,而且把伤寒金匮的类方全部比较过、理解过了,了然于心。一个人的人体是一个整体,八纲也是互相联系的,各种线索综合在一起如何对于八纲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随证治之,是第一步,也是现在在努力的方向。
自己目前在学习金匮,一边也复习伤寒(学中医容易遗忘这件事,还没有找到对治的办法,目前只能多归纳、理解、回顾),将类方归纳、比较,常常也会有困惑:比如老师说射干麻黄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的区别主要是有没有条件与需不需要用麻黄,痰的多寡还在其次。我自己比较时是对射干麻黄汤为什么要用麻黄产生了疑问,因为老师写的主证是无表证,那么是否是只要喉中水鸡声,寒痰的咳喘就要用麻黄?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呢?后面两个案例中均由感冒而发,初时认为是有风证(束肺)导致咳嗽才用麻黄,因为苓甘后方已经说明单由寒饮导致的咳喘可以不用麻杏,等等。再比如甘草干姜汤的证候是肺寒(湿),与湿的证候非常接近,案例1中的证候自己看来就会认为是湿与痰(寒证好像不明显),可是胡希恕老医师就用的是温肺祛痰的思路,可见诊断中不可以看到湿就认为应该健脾祛湿,肺/胃寒也会有明显的湿证,那么,应该如何区分,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待想明白。
另外我认为需要整理的就是典型证候可能由哪些病性引起,如何区分,治疗思路如何。金匮中是按病归类了,但却不是按证候分类的,比如咳喘可能寒(水气)-温化水气(姜辛味)、可能寒痰-去寒祛痰(姜辛味夏射干紫苑款冬)、可能肺热-开肺气去热(麻杏甘石)、可能风证(麻杏)、可能腹部实证(行气攻下)……等等。认为这样也可以帮助诊断,增加对人体的认知。
将伤寒金匮中的方、典型证候归纳、比较,进一步搭建对人体认知的框架,并且加深对诊断、药证的理解是目前要学习的内容(诊断与药证也要再学习、思考一遍)。
另外还有一个想弄明白的就是病起、发展的脉络,读医案时常常能看到,几剂药把目前症状治好之后,总要换药方再调理。我想这应该就是老师说的调理体质吧,或者说是病起的由来(除去饮食、作息、情绪及外界的影响)。
再看实践中的案例,比起所学又复杂了许多,总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1、太马虎,几次案例问诊单上总有漏掉未考虑的线索,有些索性是都没有读到。以后,要多一些耐心,一字一句多读几遍。
2、线索的真假、轻重辨别,比如:病人可能形容“烦躁”,自己就认为是自己心中的“烦躁”,而忽略了其着装多少的客观辨别,于是明白了,要放下自己心中主观的认知,观察客观事实、病人的认知是怎样更为重要,而在整体寒热上,着装多少就是最好的辨别方式;又比如:寒热方面,从舌像上提供的信息与问诊提供的信息谁为主、谁为次,谁为轻谁为重;用药剂量的多少等等,这一点在做案例时发现自己还没有界定好。还要多看一些案例,归纳总结。
3、对于诊断及药的理解、伤寒金匮类方归纳待进一步加深。
4、心境以及信念整理。心平和安定时,思虑更为清晰、客观,理清楚自己的目标、提升自己心的境界,使不论何时都能平静安定、又能感同身受于他人,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
末尾给老师分享两个小案例:
病案记录2020/8/8:
女性51岁,自5年前闪到腰后,开始腰痛,腰左侧酸痛,喜按,去年手法复位后,腰左侧痛症状加重。
来经前后腰两侧酸痛,开始排血之后,右侧疼痛消失,左侧疼痛持续。来经周期约25、26天,来后2-3天均不多,之后才开始正常量排血,总长约1周。开始大量排血的那天有下坠感,越到下午越严重,第二天下坠感消失。血量正常,有暗色血块。上楼梯后会有气短的感觉。夏天吹空调后肩膀出现酸痛,喜按揉,患处恶寒。胃口,二便正常;精神体力尚可。
舌体瘦,舌色淡,苔薄白。
诊断:气虚气陷为主 兼有血虚血瘀 肾气虚 稍有表寒(猜测气虚导致血虚血瘀,均以虚症为主,她是教师,平常讲话多耗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为主兼行气 补血兼活血 补肾气 兼解肌
黄芪15 党参10 白术12 炙甘草10 陈皮10 升麻10 生姜9 红枣6
当归8 熟地8 补骨脂10 白芍8 桂枝4 葛根4两剂后肩膀酸痛消失,去掉桂枝葛根。第二天下午多排便一次,排完便后感觉腰松快很多(猜测是淤血排出)。再服两剂,正好月经至药停,说经期下坠感完全消失,来的第2天血量就正常,而且血块减少很多,平时腰痛也缓解很多。(来经没有服药,之后出门也没有服药,说过段时间再喝药)精神体力睡眠胃口二便均正常。
总结:因为气虚、血虚不敢多用活血药,打算等补一补再增加活血,没想到的是补气补血为主后血瘀情况也改善,因此推测她的血瘀很大程度是血虚造成的。
题外话:开始学中医之后,就觉得没学好不能乱给人开方,这次是纯属赶鸭子上架,因为母亲腰痛非常,在家附近就医未效,她非常信任我,自己当时课程还没听全,记得老师说下坠感是气虚,方用补中益气汤,用之效如桴鼓。
还有一位是我的父亲,在不久后的周末被我的母亲拉来问诊的,他是便秘口干痰阻,用的是麻子仁加上补津液祛痰祛湿,2剂改善,(第二天自己主动要喝药)现在看有些药用的不太对,比如他口干饮水多又有湿痰,当时用了麦冬和竹叶,其实用天花粉比麦冬好,因为他也有痰阻,麦冬太腻容易生湿。(防止字数太冗长就不贴医案记录了)
以上给老师的分享,一者是感恩老师教导正确的中医之路,学生不才、惭愧,希望能稍慰老师(希望家家学中医,让医院不要门庭若市)的心愿。
二者,也感叹中医正道之不兴,常人寻医问药之艰难(其实我认为现实中还有一些重要领域也是如此),在中医方面,自己愿意慢慢学习提升(自己也对人体运行规律有兴趣,有时候也会想弄明白怎么回事),照顾好自己及家人,随缘帮助分享与他人。
最后,感恩老师倾囊相授,谢谢您!
学生何同學 敬上
===============================
求学心得 武同學
从小对中医就比较感兴趣,也许因为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外婆是个医生。后来陆陆续续也看过一些不太系统的中医书,感觉总是不得法,未能窥探到其中的奥秘,直到遇到施老师,又激发起对中医浓厚的兴趣。
后来看诊时老师说他有开课,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听,于是便报名加入了经方班和针灸班,在老师的引领下算是真正的叩开了中医的大门。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从《经方诊断学》、《经方药证学》、《经方汤证学》一路学习,能深刻体会到老师作为一个理科出身的大咖,可以把复杂的经方学变得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在诊断学中,老师为我们概括了更为具象的十五字纲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津液、湿燥痰”,并在课程中反反复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要“八钢辩证、四诊合参”,使其在脑海里印象深刻。最终通过一张问诊单,老师带着我们从众多繁杂的信息当中抽丝剥茧,挖掘其中有用的证候及信息,并加以严谨的分析,佐证,为后续的用药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药证学中,老师用心良苦,用尽可能少的字去概括每一味药的特性,以方便我们记忆。每一味药从药性、要证到禁忌症与反佐药再到类药的对比和常用的药对,细之又细帮我们梳理,加深我们的理解。另外自己还亲手整理的药材标本,并尝试,仔细的体会每一味药的气味与药性,从味觉和嗅觉上加深感知。更令人惊奇的是可以用坐标系的方式将每个类别的药从两个维度进行比对,可以更加清晰的区分每个类别药之间的细微差别。
进入汤证伤寒论的学习,才真切的感受到前两门基础课的重要性,感慨老师如此的课程设计真可谓用心良苦。课里课外老师总是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经方条文,要在熟练掌握前两门基础课后活学活用,在总结经方时,老师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类方的对比学习,既了解了共性又了解的差异,配合老师编的口诀,记忆起来朗朗上口,使得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及运用。
整个课程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通过学习,了解了人体这个复杂机器的运作机理,反观自身还有很多需要改正的地方,感恩遇见施老师,感谢老师的倾囊相授,生怕我们学不会。有幸能跟随老师探索中医之道,也争取早日可为经方传承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同时还要感谢陈石老师,江小萍老师平时耐心的辅导,也感谢经方班同学们的帮助和启迪。
===============================
跟施老师学中医一年记
李同學
学习还是得讲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获,才能越学越有兴趣。比如跟施合一老师学习中医。一年来,晚上按时听网课,笔记记的满满的几乎盖住书本,曾连续5个周末往返深圳珠海上线下课,为了厘清老师的案例作业,几本教材翻来覆去地看——老公笑说,当年考大学也不过如此吧。我说,不一样,那时不想学也得学,现在是,学的就是我想学的。甚至笑自己,现在已经40多岁,如果,万一,假设,过几年能学出道,一下子就会成为“老中医”。哈哈,想想就开心。
想学出道自然是难的。
但是,在施合一老师的指导下入手学中医比我想象的简单。
施老师的思路异常清晰。真不愧为台湾高考状元!经过施老师的总结、分类、分析、拓展,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些原本感觉虚无缥缈的证,变得好像看得见了,桂枝黄连防风附子等等那么多种五花八门的药,变得摸得着了。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答疑下,它们在坐标上有了位置,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到你的脑袋里,或多或少,或加或减,等你来量才录用。
施老师是善为师的,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的。中医博大精深,面对像我一样的小白,要讲清楚、要让学生能接受、能学懂、能运用,不容易。所以,老师的课程由浅入深,辨证、汤方、药材,层层递进。对于同学张口而来的问题,都详细解答,答案绝不会高深莫测——传道授业解惑全部自然完成,让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虽然我基础薄弱、但是通过老师如何辨证、如何用药、如何评估跟踪疗效在课程中不断反复讲,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不小进步了。更别说那些已经是执业医师的同学,想必更是收获多多。有时候会暗暗想,啥时候能问倒老师,是不是就意味着学有小成了?
施老师的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是开心的。施老师讲课务实且幽默,而且还很多“现卦”,针灸线下课,大家在因为被老师施针不由自主感叹疗效时,老师猝不及防说“下去领300块”;几位助教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围坐在黄老师旁边,让他画针灸铜人真人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坦诚相待。药证课一起尝药,共同举杯,先干为敬,说的不是味道浓香还是酱香,而是感觉走里还是走表。针灸课上,义无反顾毅然躺下,交给同学“一剑封喉”。个个都从闭眼扎不下手的小白,变成了指哪打哪的“容嬷嬷”。(程同学话,深以为然)。
人到中年,跟着施老师学中医,学的是医术,更是生活的真谛。老师讲看病时,要分清虚实寒热、区别阴阳高低,要抓住主证;老师经常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老师要求散学礼时大家不要送礼物给他,因为物质需求是没那么多的——简单、清晰,当下不杂。
刚学习一年,就此仗剑走天涯自然是不行的,但是,这一年的学习让我更有热情坚持学习,让我更愿意分享我的收获,让身边的家人朋友能小小受益。
感恩老师,感恩遇见。
===============================
张同學
跟随施医师学医心得
首先,非常感恩能够遇到施老师,非常感激施老师接受我做学生,我探求中医之路也有多年,但是所学所求往往感觉艰涩难懂,所遇名家大多并未真正融会贯通,所以只能学得一招半式,热心助人,却又囊中羞涩,但是学通中医一直是我的心愿,一则以事年高父母,一则以悬壶济世,所以多年心愿不改,也多年不随人愿,直到上个月机缘巧合遇到施老师,方才觉得久悬之心可以落定。
虽然才学几天,但是几日下来,觉得收获颇丰,尤其是施老师的讲解角度主次分明,之前自己学习时,常常舍本逐末,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首先陈明八纲辨证以及气、血、津液、湿、燥、痰,讲课风格深入浅出,而且所讲内容都是用可操作的定义,我也真正弄清楚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区分。
老师讲解阴阳时也不落窠臼,先分整体之阳,再讲脏腑功能之阴阳,追本溯源,条理清晰,忽然觉得自己慢慢触及到了中医的精髓,真正开始入门了,而且之前很多自学时的疑惑也涣然冰释了,上课期间老师又讲解了关于甲亢的治疗方略,特别是从阴阳的角度指导用药的思路,加之我自身所经案例,与其他医家相较,高下立判,不禁令我拍案叫绝,更加认定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何等的正确!
===============================
呂同學
施合一老师经方传习社学习心得
初闻施老师的名字是在2018年,一位倪师同好的友人所荐。再一番搜索之后,看到老师的线上小课《懂阴阳会吃喝》,抱着试听的态度去听了一遍。观后体会良多,让我惊讶第一次有一位医家能把阴阳讲的如此透彻,数图并茂的将人体阴阳以动态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心里暗暗就下决定这个老师一定要见一见的。
转眼到了19年,家母病重,我便四处寻访名医,遗憾的是疗效甚微。灰心之余,再次听闻施老师在深圳有看诊,当下就去预约老师的档期,可能是缘分使然,几经波折总算有幸能带家母去面诊一次。也正是这一次的见面,让我毅然决定要奔赴千里跟随施老师学习经方,并决心传承下去。
再看完线上老师录制的视频后,让我对经方的世界形态算是有了个轮廓。老师的教学方式就像环环相扣的连环锁。再你没有修炼好第一重的时候是无法打开下一篇的。从诊断到药证再到汤证的学习环环相扣,丝丝入微。让我零散的知识点仿佛都有了方向,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学习方式以及正统中医的逻辑思维慢慢在我脑海当中建立,可能是因为老师是理工状元的出身,他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非常人所及之故,方能将中医的教学做的这般系统化逻辑化。
线下课的体验更是此身难忘的经历了。因为我是经方和针灸课都有报名的学生。当老师在台上讲学时候,坐在讲台下的我总能感觉的到倪师的影子在他身上闪过,有时候是一句话,也有的时候是一个小动作。这些熟悉的感觉让我心里有些陈杂的情绪,可能这就是经方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吧,不论过多少年都一样。
===============================
经方传习课程学习心得 孫同學
因缘际会进了施合一老师的经方传习课程。虽然以前对中医一无所知也兴趣缺缺,且以知天命之年学习及接受能力实在有限,仍依仗好老师好课程给了自己一份惊喜。
这是一个中医大师和学霸设计传授的课程,也是一个可以再造中医大师和学霸的课程.
市面上常见的中医短期课程, 老师选一个版本的伤寒论书,课堂上讲解一下,顺手说几个案例再回答下学员提问然后下课走人.
施老师深谙学习之道且早年即已发愿立志要传承和发扬中医. 在课程体系设计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老师多年的习医心得和毫不藏私唯恐传不出去的发心. 课程体系框架涵括了诊断学`药学和汤证学确保了学员的知识体系完善. 老师发挥学霸的特长根据自己多年学习中医的经验精心编写了详实的教材, 教材里纲目清晰,重点标识,引经据典并注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心得,每一个汤方里都详列了精心挑选的古今的案例分析. 还可以看到学霸标配的归纳总结和思考练习题.
在课程讲授上,老师体贴地预先录制了教材的讲解让学员提前在线上预习并可以反复看不断地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线下和线上集中进行归纳总结,案例研讨和问题解答.整个过程老师和助教全程高能在线,耐心细致,倾囊相授.
===============================
经方课学习心得
当周遭都在吐槽2020年“我太难了”,希望2020赶快“滚蛋”的时候,我其实在暗自庆幸,2020对于我来说是如此的充实和精彩。
2020年春节全民宅家提升厨艺的时候,我百无聊赖的刷着手机,不经意间看到了麻爷的一篇文章:施老师的采访和经方课报名的信息。其中施老师谈到尝药的经历以及课程中尝药环节的设置让我兴趣倍增。可当我提出报名的想法时,遭到了老公的强烈反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是否有时间学习等等他抛出了一系列问题。老公的反对激发了我强烈的逆反心理,跟甘草老师通过一个电话后就毅然决然的报了名。但实际上自己心里也打鼓,不清楚能否真正学到什么。
转眼间收到了网课的地址以及各种叫不出名的中药。随后我惊喜的发现,老师的课永远超出期待。
首先,施老师教的是德行,是做人与行醫的大道。“凡大醫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赫然印在三本教材的封面上,虽今后未必有机缘行医,但此大道必铭记于心。
其次,与中医理论知识给我留下的枯燥刻板印象不同,施老师不愧是学霸,能将中医知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出来,玄之又玄的理论经过老师的加工整理,不再晦涩难懂。而老师分享的真实的案例也令上课的内容精彩纷呈。
每周眼巴巴的盼望着的还有助教江老师发出诊断作业题目。看过题目后,走在路上也会琢磨下八纲辨证,周末时翻遍整本诊断学写出拙劣的答案提交,然后再苦等周二江老师公布答案。十次诊断作业简直就是升级打怪兽游戏,难度逐步升级,意犹未尽。
最难忘的肯定是国庆期间的大型线(网)下(友)培(见)训(面)环节了。老师将干货中的干货集中释放,我一边疯狂记笔记,一边心中大呼过瘾。施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每天下午几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陈老师江老师的耐心指导讲解,同学们的问诊交流,以及尝药环节的推杯换盏,一饮而尽,苦中作乐的场景都让我难以忘怀。借由线下课,我结识了一群中医同好,热心的学长们带领我们组成素食团。受同学们的影响,国庆连吃N顿白菜炖豆腐的我也慢慢发现了素食的美好,开始转变饮食习惯。从过去无辣不欢的肉食爱好者,到开始接纳素食,爱上素食,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初任性冲动报名的我哪能想到一个课程能为自己带来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更没想到的是,线下课结束后,老师们透过视讯会议的形式,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将汤证内容再度夯实。施老师将独家心法与秘笈倾囊相授,陈老师下午看诊即使再疲惫也坚守课堂,恐怕漏掉一个知识点。视讯会议一结束,甘草老师第一时间生成回放链接。就这样整个经方课的学习过程一次次被老师们感动,正如江老师所说“你想学到什么程度,老师就带你到什么程度”。老师们已经将“经方课”的接力棒交到我们的手中,接下来要看我们个人的“修行”了。2021年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将经方课的内容进一步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将中医的健康理念带给家人和朋友,为中医的传承贡献自己一点点力量。
最后,感恩施老师、江老师、陈老师以及甘草老师,感谢学长以及同学们。希望更多的有缘人加入到经方课的学习中来,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经方班学员 朱同學 敬上
2021年1月17日
===============================
洪同學的学习心得
报告施老师:
很庆幸能够跟老师学习针灸和经方 ,和老师学习从2020年4月至今。
面对每一个未知,老师以观察人体阴阳,配合脏腑间相互影响的生克关系来辨证论治。
辩证论治:①八钢,②气、血、津液、湿、燥、痰 ,八纲里有阴阳 表里 虚实 寒热 ,讲"表里"临床上误治的情况: 怕热和发热那个需要解表?小朋友发烧就一定寒凉的药把它压下去 ,这个是错误的 。感冒发烧,要问汗出时恶寒、恶热?发热并不代表怕热,而是身体受到风寒或被传染或自身体质产生的一种现象 ,这时问病人是怕热还是怕冷 ,怕热的解表 。
问诊单 :病史、睡眠、体力 、汗出、胃口、大便、小便、寒热、口渴、月经、心跳呼吸、面色、情绪、疼痛情形。 正常人睡眠好 、体力好,阴平阳秘;三焦水道是否通畅 。
想要跟得上老师思路,不单要熟悉临床诊断学、药证学、经方汤证学---伤寒论、经匮要略,想象病人的身体,才能从寒热并且错综复杂的症状中理出头绪来,处方中大寒的药与大热的药并用,倪师也常用。
老师没要求我们死记硬背伤寒论条文,告诉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生姜甘草红枣(炒姜枣),白虎汤 口诀 猪哥炒米(知 膏= 猪哥,闽南话)等等,增强的我们的效率和学习兴趣不减。
案例分析练习中,老师说是慢慢剥洋葱,经过几个月,然后处理到问题的核心。现在开方出现的问题,练习开方是很重要的过程,现在开方出现的盲点,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到了真给家人或者病人开方,可能开错了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老师对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细心讲解,这样细心、耐心和对医技严谨要求,我很庆幸遇到这样的明师。
跌打損傷 藥洗:
乳香 4g 沒藥 4g 續斷 6g 牛膝 6g
白芷 4g 赤芍 8g 當歸 6g
川紅花 4g 川芎 6g 大黃 4g
骨碎補 6g
泡 酒精 500CC,泡三個小時以後就可以使用。
下次新傷不要在局部按摩或搓揉,下針 放血 或正骨 理筋 矯正後,可以敷藥或不敷藥,然後就固定好,等到完全好才能活動那個局部的筋或關節。
老师教的跌打损伤方法太棒了!我儿女11月份(从施老师针灸线下课回来),突然一天早上起床时,闪了背,起不了床,自己穿不了衣服和任何动作,头只能歪着,痛的哇哇哭。我在她背上点刺放血拨罐,依然没有缓解痛,没有效果就更不配合扎针了,就按老师的这配方去中药房点药,泡酒。下午,给女儿大椎、风池附近的皮肤涂抹药酒,半小时后,女儿脖子疼缓解,高兴的坐沙发上跳,像脖子没伤一样,两天就全愈了,让我和家人感受到经方之威力和对身体呵护,增长了我学习的信心。
谢谢老师教我们不辞辛劳!谢谢助教老师的帮助!谢谢在经方路上同学们的相伴和鼓励前进!继续向老师学习经方,保护家人健康,将来能力的话,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祝老师永远幸福安康!!!
洪同學敬上
2021年1月31日
===============================
结缘中医、遇见明师
——学习施合一老师经方传习课程心得
经方传习课第三期学员 徐同學
学习施合一老师的课程,起初是源于对倪海厦老师经方课程的喜爱,倪海厦老师的经方课程,幽默风趣,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彼时作为中医小白的我,到成为中医爱好者,已经度过了5年时间,并在正安中医成都学院学习了多门课程,但是我自己很清楚,利用繁忙工作之余的业余时间来学习中医,进步非常之慢,尤其是对于中医体系仍然没有真正梳理清楚,懵懂不解的地方还很多,特别是对《伤寒论》《金匱要略》经方没有深刻的认知,更没有很好地运用。虽然并没有想过要成为医生,但我希望能够学到解决家人朋友一般病痛的能力。
在正安学院的平台上,看到油麻菜老师对施合一老师的专访,一段40分钟左右的视频,施老师语调和缓,侃侃而谈,平和中正,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施老师对中医的推崇热爱,对倪海厦老师的敬佩,当他讲到受倪海厦老师的嘱托,承诺要把经方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他说“传承经方医学,是我答应过倪海厦老师的事情”。看到施老师坚定的眼神,真诚的承诺,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起了家父在他学习的《伤寒杂病论》扉页用小楷写下的一句话:“人类文明的传播传承,就像一支烛光点燃另一支烛光,不断燃烧下去!”家父早年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在村里为老百姓治病,针灸疗效特别好,病人络绎不绝。有的村民家里贫穷,家父总是治病不收钱,纯朴的村民带着自家产的大米、鸡蛋、蔬菜……来表示感谢,家父一律不收。后来,家父回到县里卫生局当干部,从事行政工作,慢慢疏离了在中医学习方面的精进,还好家里书柜里成堆的医学书籍,启蒙了我早期对中医的兴趣。
之后在正安的微信公众号上密切关注施老师的教学动态,进而得以报名学习,倍觉幸运。施老师的课程包含了经方诊断学、经方药证学、经方汤证。学习线上视频课,是入门比较艰难的阶段。看一遍,能体会施老师经方体系的完整全面;看两遍以上,才能体会到施老师的深邃理念、字字珠玑。施老师用直观的图表和思维导图制作了八纲辩证的方法,讲出了中医的体系和模型,八纲辨证、气血津液湿燥痰的诊断体系;解表药、温里药、沉降药等等分类清晰,方便记忆………迄今为止,我所学习到的没有一个中医课程,能像施老师一样讲得这样深入浅出、直观全面、易懂易用。
师道传道授业解惑,施老师既是严师,又是修行者。第一天开篇的讲课,施老师并未直入中医主题,而是如佛师启示,讲到求人的三个层面,顿觉开悟一般,一股暖流淌心间。施老师更像一位哲人,把人生的层次境界用短短几句话概括得极为精当。
国庆节从四川来到深圳上课,心里怀着小小的激动,仿佛偶像要来的期盼。2020年的线下课,由于疫情的原因,施老师从台湾赶到深圳时,要接受例行检查和较长的隔离期,能与施老师见面,顿觉来之不易,更值得珍惜。
听施老师讲课,如沐阳光,如沐春风。施老师讲课的语调平稳缓和,神情和蔼可亲。施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实,分析深入,毫无保留。助教陈石老师讲到重点难点,施老师总是要站起来再详细补充讲解,生怕同学们没有学懂弄通。难得的是,施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要考虑同学们参差不齐的水平,考虑大多数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时不时问一句:“会不会太快?!”跟随施老师学习中医的乐趣,正如正安医馆的主旨——“温暖喜悦”!
施老师和他的教学团队不遗余力地抓紧国庆节8天假期时间,傾囊相授,中途仅仅休息了一天,助教江小萍老师在线上课用案例题带领大家练习诊断,留作业并批改作业,线下课又带领学员们尝药、分享了学习方法、讲解眼诊望诊;助理陈石老师带领学员们学习详解问诊单、讲授诊断学、药证学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张斌老师邮寄教材药材、备药熬药、安排组织好课程的时间,精心为学员们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教学团队共同付出的辛勤劳动,为学员们学习经方传习课程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
施老师平时要看诊,大量的病人等待施老师治疗。白天看诊,晚上还要通过网络线上课教授经方汤证学。施老师不辞辛劳,和助教陈石老师通过视讯会议形式,把线下课没有来得及讲授的经方汤证学详细为大家又捋了一遍,印象更深,同时还把自己归纳出的汤方口诀传授给了大家,方便记忆。
施老师的中医学问博大精深,也许作为学员的我们仅仅学到一点点皮毛,但是能够聆听施老师的教诲,感受施老师的精神,传承施老师的学问,已经弥足珍贵、倍觉幸福。施老师说过,他答应过倪海厦老师,把经方医学传承下去。那么,有幸成为施合一老师学生的我,尽管并未学得很优秀,但我仍想真诚地对施老师承诺:我会用中医的理念去生活,去影响周围的人,把属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中医学传承下去,去点燃一支又一支的蜡烛,把中医的人文光芒传递下去。
2021年1月21日
===============================
自2020年11月20日加入施老师的经方传习学堂已2月了,因插班进来,进度没法跟随大部队,就按自己的节奏慢慢预热。
忍不住想说说自己和中医的结缘。早期约2017年无意看了倪师的讲课,便被吸引。“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不易也,事物之外象皆变,而其理不变也。简易也,万法皆不同,然其神只有一也。”“科学与科技的区别,世上所有的科学家心中只有一个公式, 就是“假设”然后“验证”再看“结果”。”“要去掉成蒙,变成童蒙”等等无不让我豁然醒悟。后来因为自己的颈椎问题去医院做了针灸,便又引至对倪师针灸课程的学习,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等也有翻阅,可都是走马观花,但却让我这个中医小白深深的喜欢上了中医。倪师的讲解总让我云里雾里,于是就好想有位真正能贴近学习的老师(一定要是倪师弟子)。2018年也搜到了施合一老师(倪师对施老师评价相当高)只知道在深圳正安,可是正安答摩当时并没有老师的太多消息,中医爱好者有说在开诊,有说回台湾了,也没有相关的学习内容,就淡化了(现在看起来是缘份未到)。
不停转圈圈,2020年11月初,突然想再去正安看看有没有施合一老师的信息,意外看到了施老师的一些讲课《会阴阳懂吃喝》《厨房里的安神助眠方》《调理亚健康》,立马定了阅读,越读越兴奋。老师讲得让人易懂,更是没有保留,都是自己想要的。可以说这多年也是第一次让我真正明白为啥有的人吃了长不胖,脏腑阴阳以脾阴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这些在很多老师的讲课里都没有这么仔细过,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有。再一询问老师居然开课了,稍有遗憾是课早已开始,但还是毫不犹豫就插班了。进入学习群,每个老师(施老师、甘草老师、江小萍老师、陈石老师)的热情、耐心、负责更是让我觉得这才是个真中医求知的好地方。
目前为止,把老师的诊断学大略看了一遍,药证、伤寒也是大略看了些,国庆的线下课录音一遍听完了,也不间断听了陈石老师讲得伤寒腾讯会议课,但很多笔记待做。
施老师对阴阳的讲解让我突然有了一些突破瓶颈的感悟,甚至对道、辩证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津液、湿、燥、痰”这15字真经,老师毫不保留的诠释,授教,讲得细致、耐心、纯真、朴实而无华,让人能明白接受,更是认定施老师的这些观念全是自己想学的真知。十次案例做了两次给了江小萍老师审阅,江老师评价也挺好,给的鼓励挺多的,后边的案例我还是根据自己的进度把诊断学再多看几遍后,再去继续做,但绝不参考先前师兄姐的答案。现在空闲就看线上视频课,走路、睡觉前由听音乐变成了听施老师的课。(谁说施老师的讲课是催眠曲?可真是的。呵呵)存在的问题是,有时候没法沉静下来,所以学习的效率不高,这是需要约束改变自己的地方。另外要克服自己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踏准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
对我这个中医小白爱好者来说,上施老师的课是因为老师讲得都是真知,而吸引着我来追寻;进入老师的课堂犹如进入了一座宝库,能拿走多少宝藏全在于自己的努力和悟性;跟随老师学习更让我坚信:言中医不可用者,未得其道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学生愚钝,不在乎学有多成,只求不断进步,望老师不弃不离。
学生:秦同學
2021年1月23日
===============================
经方学习心得(陈同學)
去年10月休假期间,我有幸到深圳学习了正安组织的施合一老师讲的伤寒论经方内容。
施合一老师是倪海厦大师的弟子,医学纯属,临床经验丰富。经过老师的指导,是我对经方开始重新认识。经方不仅仅是治疗伤寒感冒等小病,而且还能解决很多西医不能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甚至癌症等绝症。
施老师对伤寒论的讲解独树一帜,特别是讲阴阳六经的内容,将深奥难懂的定性理论通过定量的阴阳调控的配比,定量的为我们展示出来,是我们直觉直观的了解了阴阳和六经的变化。变复杂为简单,通俗易懂。
在药理的学习中,我们对不同的药品进行了对照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了药物的药性阴阳、升降、表里、寒热。并品尝了众多的药剂和药物口味,是我们亲身体会到药物的气味!
节后,通过视频会议我们有一起学习了伤寒论的具体方剂以及适用的具体主症,并指导大家口诀的记忆窍门。
期间,助教老师江老师和陈老师尽心尽力为大家在课后进行辅导讲解,特别对大家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深深的爱上了中医经方,引导我走入了中医药的殿堂。当然,自己仅仅是个中医的入门小学生,但我相信,在要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会一直走下去的。
===============================
谈到中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老师的恩师倪师,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一个传奇!从那时起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一个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一个正统的中医能做到什么,小从感冒发烧,大到疑难杂症,从那时起思想开始云里、雾里的飘着。直到有一天遇见了老师,这才算落了地。
从老师的“中医为什么要辩证论治开始”;从诊断的:“八钢辩证”开始。从药证,每一位的八钢辩证开始,从每一个汤剂开始,走进了中医经方施门的旅途,慢慢长路,一定努……坚持………
郭同學
===============================
上课心得 龔同學
我是一个中医小白,多年饱受病苦,当有机会可以跟随老师学习中医知识时,很感恩!也兴奋了好久!如今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相比师兄师姐们感觉比他们差了好多。老师很慈悲的将自己毕生所学的全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我们,对我来讲信息量太大了,我感觉自己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慢慢吸收消化。虽然我学得没有其他师兄师姐们好,但老师给了这个机会,还是来讲讲我小白的心得吧。
感觉学习中医的原则跟我修行像一道理,首先得明白原则、打好基础。诊断学和药证学就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这两个熟了,再看伤寒应该就比较容易了。
诊断学的视频及线下课,让我感觉它的每一个章节都很重要,是基础、重中之中,每一个章节我都想要把它们学熟、记牢,并且能连惯起来。目前通过学习和一些案例的练习,对于如何辨阴阳也有了些体会,感觉对知识点还不能灵活惯通,比如老师讲的一个感冒的例子,判断太阳或少阳有时候就像一线之差,同样的风邪都是体力、胃口不好,可是高烧或低烧却可能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少阳,如果对知识点不熟或者理解不到位就很有可能判断错误。然后学了这段时间,对自己对家人也会试着去判断,比如我自己头部出现的问题、长期上火的问题,我大概知道是阳太亢、肾阴虚。体力一直差、爬楼梯累代表心力不足;舌苔经常比较厚腻、舌面湿、舌体红、手掌红就知道自己痰湿重、有血分;腰、小腹怕冷然后可以判断自己整体是偏热(更正:偏寒)的;从情志的问题知道自己有气滞,然后还有长期的寒热夹杂久久难愈等等一些症状非常的顽固、反复难缠,这些现象让我想到老师讲的真虚真实,还有老师曾说过我不能攻(呵呵,那时老师一说我就记住了,其实我记忆力很差了,脑子经常像浆糊一样不清明,但很多时候心会自己选择去记忆一些它感觉兴趣或重要的东西。),就大概明白自己的身体处在一脏腑相克的状态了。对于这种相克的治疗思路老师讲过:改变痰的来源(素食改变),然后就可以用补药使体力变好、心跳有力之后,然后就有条件攻了。针对我自己的状况,我自己分析之所以今年的体力一直不太好,很有可能是今年年初的疫情导致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情绪都非常糟糕所致吧,那段时间里整天的惊恐不安,加上原本就有严重的气滞这样一来,就更雪上加霜了。我想如果我不跟老师学中医,我就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真实状况了。
关于药证学相比诊断学,还远远不熟悉,感觉老师在药证学里除了讲药性及对证用药,也免不了诊断学中的知识,同时也是一个对诊断学的复习吧。对于老师经常提到的一些药的用法就记得比较清楚些,有时在日常中也会试着去给家人用,如孩子有虚热时,精神体力胃口都还好时,就会煮点绿豆、薏仁汤给他喝;流感季节时,会用生姜、柠檬、红糖熬水给先生服用。然后对于老师讲过的痰湿引起的眩晕在给家人实践中也有过很好的效果,使家人对中医也有了一点新的认识。感觉无论是诊断学还是药证学都需要反复的学习、思考结合案例的练习,如此循环才能有进步!
目前我的学习进度还跟不上其他的师兄师姐们,虽然脑子不太好使,记性也差,但我会尽我所能的一点点的努力,一步一步尽量的打好基础,慢慢跟上来,不负老师的教导!
===============================
施老师经方班心得 程同學
和很多同学一样,最早开始对中医感兴趣是缘于梁冬老师和徐文兵老师的黄帝内经的讲座,加上当时也正好做了妈妈,希望孩子生病时不要被医院的各种抗生素搞到体质羸弱。记得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我就成了铁杆的中医粉,也陆续参加了正安的很多中医的培训课程,都是一些简单的发烧感冒可以在家里自我治疗的一些实用的方法。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的从最基础的中医理论系统的学习,一旦遇到孩子的一些突发状况,其实还是两眼一抹黑,也不懂得辩证,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方法和所谓的妙招挨个儿试上一遍。有时挺有效的,但有时就是怎么也不管用,全凭运气。这次有幸看到施老师的课程,也上网查了一些关于施老师的资料,便知道一定是个高人,而且因为老师和我先生是同一所高中和大学的校友,也平添了几分亲切,于是下定决心,排除了各种困难,放弃国庆的休假南下求取真经。
开始还有点担心这些课程对于一个象我这样的中医小白会有点困难,看看好多群里的同学有些还是科班出身,或者是一些养生行业的从业者,就觉得自己还没开始就已经掉队了。不过老师们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鼓励我们这些一张白纸似的小白同学,可以完全不受所谓学院派很多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的影响,果不其然,施老师的课程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没有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临床诊断学里的一些判断依据都是完全可以直接入手的,没有玄之又玄的东西。药证学的课上,老师详细讲解了每一味药的药性,结合之后的伤寒论,给我们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类药的的框架。线下课我们也象神农尝百草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了各种药方,深切且直观的体会到了每一味药的特性。
八天的线下课,老师不仅教授中医,更以他的一言一行在展现菩萨道的精神。说实话,有些道理不是没有听过,但是为什么走不了心,为什么同样一句话从施老师的口中说出来是那么能真正入耳入心,我想,不是因为别的,那就是“知行合一”的力量,正如老师的名字“合一”,知其道,行其道,所谓的实修不过就是身心合一的去运用所学所得。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里,我会努力践行,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
魏同學
经方上课心得:遇到你们(大家)是一生的幸运 这能改变我人生吗。答案是肯定的 它正在悄然发生 从此我开始用中医视角来观察世界 为什么叫中医 (中)取其平衡 好像世间智慧也在此字上 从保养身体 处理邻里关系 夫妻关系 人和世界的关系 和自身魔鬼的关系 以及老师的开方 修行 都在中字上作文章 还好 虽此生磨难多多才能和老师和大家相遇 还好 在这满是欲旺坟墓的都市里没有主动做过坏事才能和老师和大家相遇 还好从老师教的(中)字上悟出了要想取的平衡得用出世的理念 还好.................美不胜收 一言难尽 还好 我还能重生 像个婴儿 从此用老师交的(中)字在这人世间遨游天河.................未完待续
===============================
林同學
title: 跟施老师学经方心得
date: 2021-01-25 21:00:28
tags: 中医
category: 中医
---
# 缘起
我少年时崇尚科学,不肖那些没有根据,玄之又玄的东西. 读书工作都是理工类, 后来偶然看到南怀瑾老师的书,为我打开一扇大门, 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曾经想学道学庄子学佛. 中医是中华文化一部分,自然也想了解一点. 然后因为一些中医养生节目,更加激起自己兴趣, 所以2012年就自学起伤寒论. 不过各种原因, 最后放弃.
2年前,自己出现一次严重发烧胸痛,病拖了很久,一直没好,看了几个中医,有些情况好一些,有些却更糟糕. 于是索性就重新翻看以前的中医资料,找到倪老师,进而找到施老师. 于是就报名学.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课程开始都是网课,只听见老师声音, 但是从诊断学的头一两节课起,就觉得与我之前看那些中医视频完全不同感受. 第一次听见有人是这么解释阴阳的, 而且,老师是理工科出身, 对于我们也是学理工的人来说,真的是太对胃口了. 以前最烦那些五行生克, 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有需要的时候就挑相生的这个路径来解释 ,有时候呢,就挑相克路径来解释,都没有一个通用规则. 也许这样也有明医,但是这样对人要求太高了,要非常聪明,悟性极高之人才能学好,否则,可能就是庸医. 但是中医要传承下去, 要医病救人,总不能要求每个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吧? 老师的中医课程打破这些, 很少讲那些玄之又玄东西, 全都是可以看到,可以问到,可以摸到的实际表现,这让普通人,只要用功都可以学.可操作性非常强.
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睡不着的时候拿录音档来听,当催眠.但是我没有这种感觉,课程内容密度很大,大脑都是要开足功率来听,怎么可以当催眠? 有时候老师一股劲就在哪里说,我都没反应过来,就说完了, 经常在这种时候,老师会说:"讲得太快啊,再说一次". 内容密度很大,经常要听一下,暂停一下然后记下来.
学药证的时候,要尝药,每一个药品都要试,体会其中的气,味. 这必然都是老师当时学习时候切身体会,觉得这样学才比较好.确实也是, 尝过药后,的确比较容易记住药的特性, 要记住一个药,如果单单文字性的东西是很难记住的,有了气味,看见实物, 五官调动起来,比较容易记住这个药,也容易联想起来.
经过诊断学,药证学,再看汤证学, 发现了一个看伤寒论汤方的全新的理解视角,以前自学的时候,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看刘老医师,胡希恕解释汤方,也许资质有限,总不能理解. 现在经过老师前面课程,再看汤证学,顿时有一感觉: 原来汤方是这样的. 结合起诊断学,药证学,理解汤方就顺理成章, 也容易记下来,也容易理解其中的加减变化原则. 对比起之前自学时候状态,真有豁然一亮之感.
想想伤寒论中的条文,不都是这种辨证论治的思路吗?不都是这些出现什么症状,给什么方,出现什么症状,加某个药或者去某个药, 老师的课程把这些都具体化,细化,系统化, 让初学者迅速入门. 历史上那么多人注解伤寒论,大多都是逐句解释, 哪有这么系统化,细化 . 将来这套东西也必然在伤寒论传承史上留下印记.
# 感恩
国庆期间线下课, 第一次见到老师. 不知道为何, 比起讲药讲诊断, 更喜欢听老师在那里乱扯,讲故事,讲东讲西,讲修行.而且听老师讲这些时候,老是唤起我以前读南怀瑾老师书时候的一些感受. 几次想跑上去问问老师入定后是什么体会,怎么看虚云大和尚那些神奇的遭遇.
老师说把自己会都毫无保留教给我们,这点我完全相信. 就看有时候我们问问题水平能去到哪里,问题水平高,越能激发老师讲的更细更深. 最近群里面得一些练习, 让我们有难得实践机会,只有拿出来用才能真学会,就像学一门编程语言,一边用一边学 ,这样是最快学会方法. 纸上谈兵是永远学不会得. 同学不断问,老师不断回答,真的由衷感谢老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回答.
老师老说素食,少吃鱼肉奶蛋.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听了一两次,我就改过来素食,这不很简单吗?老师怎么老说这个,对我来说青菜豆腐都可以吃得有滋有味, 原来很多人难做到,跟诊的时候一位病人诉苦,说天天素食,没有吃过一口好的. 我心里想:完蛋,病肯定好不了. 身心不一,这相佐的情绪不好, 就算病给治好,过不了多久就再犯.这就是老师口中的业力. 素食这个问题,就算自己的亲人也不会一定听你的劝谏. 对于自己病,气滞痰阻的体质,如果没有跟老师学中医,没有老师叮咛,继续原来习惯,再过几年,不知会变得怎样不可收拾.
真的很感谢老师,感谢两位这么好助教,感恩这么一班志趣相投同学, 报名跟老师学中医, 是我近年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比起适当时候买房,比起赚钱升职加薪,更让我欣喜,也许...也许是孤独的小船黑夜中看见灯塔之故.
===============================
伤寒学习心得
郭同學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施老师的中医课程非常好,可惜当时开的课程都是进阶课程,只限老学员参加,心里为无法跟随施老师学习颇感遗憾。在去年八月,偶然发现施老师开新班了,虽然还是错过了最早的开班时间,但线下课还没有进行,仍然接受报名,二话不说,赶紧报名。
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这几个月,收获非常之大,心里庆幸自己做了明智的选择,跟随老师学习,在几个方面感受特别深刻:
首先呢,老师的课程特别实用,记得老师讲了一个名词叫“可操作性定义”,课程中所有辨证依据、方法、思路,都不是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密”,而是通过望、闻、问就能获取的客观信息,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临床能用得上的绝对干货。
我们有一位学长,是20年的临床针灸师,他的学习方法是把老师讲的每一句重点都用手写下来,记了满满一大本,可见老师的干货有多少,我们听课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书本的空白处不够多,太多干货笔记要写。
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在辨证过程中都是非常好用的用药指针,比如问诊单,老师会非常细致、详细、逻辑严密的讲解,身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它背后的机理是什么?为我们辨证提供了什么信息?并且还有很多“心法”教给我们,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易辨证的部分,老师会教我们只要问一个问题,就能找到答案——这些,都是老师多年的经验总结,离不开老师细致、用心的思考,全都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
其次呢,老师的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系统性、可延续性。从易到难,一步步深入,对于半路学中医的我来说,系统的课程是非常珍贵的,市面上的中医课程有很多,但大多是零散、片面的内容,但老师是从基础到诊断,再到用方的完整体系,结合针灸和外治,想深入的还有金匮的精讲课程,只要沿着这条路学下去,无论是中医业余爱好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医师,都可以在不同阶段得到丰富的收获,随着不断学习精进,再复听老师的课程,又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老师就是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初级能听懂,再进阶能体会更多。让我想到中医史上的大家——张元素先生,不仅自己医术高明,并且教学也非常强,能够使自己的中医体系得以传承,又培养出几位中医大家。施老师也是难得的医术高、同时又能非常好的传授中医的老师,不仅表达能力强,逻辑也非常严密,无论是在讲解案例还是设计课程,都能想得周到,铺平一条路,让我们不走弯路,以最有效的捷径快速学而用之。
其三呢,老师的课程不仅是教理论,也非常注重实操,课程进行中、结束后,都会带我们做真实的临床个案,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辨证思路,老师再讲他的辨证思路,每每让同学们叹服,老师考虑得太周到细致了,总能抓住重点,药简力专,有效解决病患的问题,这些,是光看书学不来的,因为没有人是照着书本生病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个别情况,或是不同症状的轻重缓急,如何取舍,如何兼顾,老师一步步教我们抽丝剥茧,理清思路,对于用药的选择、比例、分寸,都有明确的思考过程,全都细细为我们讲解。对于学生们的提问,老师也总能不厌其烦的耐心回复,能感受到老师心里的那份责任心,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希望我们都能学好,真正帮助到自己和他人,深怕我们学不会、学不好。
其四呢,老师的课程还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倪师曾称赞老师是天才型学霸,让我们不禁仰叹倪师眼光独到,所言极是。在老师的课程中,将经方辨证从八纲演化为更加具体细化、可操作性的13字辨证方法,正可谓“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老师教会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沿着13字辨证法,总能快速、清晰地找到用药的思路。同时,老师特别提出了”整体阴阳“的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有很多本身是中医师的同学,也坦言,以前并未学习到这个观点,这让我们的用药时,更加明白如何把握阴阳的根本,而不是只看到表象,变成头痛医头的浅层思维,对疾病的思考,有更深层的切入点和用药方向。
最后呢,老师的个性也是非常受同学们喜爱的。讲课幽默,课堂笑声频频;老师也是有大爱的人,多年吃素,连一只蟑螂也舍不得灭其性命,对病人,更是仁心备至,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你以为老师只有谨慎和严密那就错啦,老师是属于胆大心细型,无论是讲中药还是演示针灸手法,都有讲自己亲身体验的心得,我们的课程也都有配备中药,老师要求我们尝药,建立对中药的全方位认知,线下课,也有煮好的经方让我们尝药,这样会建立更深的认知,你就能感觉到,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让你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中医学。
很感恩,在学习中医的路上遇见老师,让我不再象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是步入一条光明大道,老师会在前面为我们铺平道路,我们只管努力向前,不断精进就好,老师这么用心的教学,我一定会努力、坚持,一路追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尹同學
跟施合一老师学经方的感想:因为缘分,我走进了施老师经方的经方课堂,既有系统的线上视频课程讲解,又参加了国庆期间线下课程,课程逻辑性强,结合陈石老师的思维导图 让我们对经方学习形成有系统的,江老师结合临床的讲解,施老师独创的八纲辨药,要求我们亲自尝药,我们跟着课程学习,就能对疾病诊断、经方用药、经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施老师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系中医经方的传承,值得我辈学习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