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抗動脈硬化新分子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12 11:34 am
研究發現:抗動脈硬化新分子
中央社 – 2012年2月8日 下午3:00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8日電)研究團隊發現,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可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可視為新穎重要分子標靶,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狀硬化症。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工程組研究員裘正健率領「血管分子生物工程研究團隊」,針對血流力學如何調控血管病生理,以及動脈硬化症形成的分子機制解密等,近年來已獲得一連串突破發現。
裘正健表示,由於心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兩名,其中動脈粥狀硬化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臨床醫學證據顯示,動脈粥狀硬化好發生於血管彎曲或分歧處附近。
他說,此區域血液流動特別複雜,所產生的擾流與振盪型剪力,被認為是參與調節血管壁發炎、增厚,與動脈硬化形成的重要因子。
裘正健指出,研究團隊以流動室模型模擬體內不同的血流與剪力型態,進行體外實驗,研究不同的血流力學環境對於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並利用大鼠建立體內血液擾流的動物模型,研究動脈粥狀硬化好發生區的血管內皮細胞反應及功能改變。
裘正健說,研究證實振盪型低剪力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內第一、二、三、五、七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表現,並促使這些蛋白質聚集於細胞核內調控特殊的轉錄因子,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抗氧化、抗發炎的基因,並促進細胞增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可同時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等重要功能,裘正健表示,這可視為新穎的重要分子標靶,用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狀硬化症等。
不過,裘正健強調,由於動脈硬化屬於慢性病,人體血管中出現擾流,不一定代表會出現上述疾病,但擾流仍是危險因子,為促發疾病的重要因素。
裘正健說,運動可以提高血管彈性、增加血液流速。他建議民眾,平常多運動,以防止或減少擾流發生。1010208
中醫觀點:
動脈硬化可以透過脈診早期發現;上脈診課實習的時候,同學們應該都實習過。
一般與天生體質有關、也跟吃太好、少運動、熬夜、情緒問題等等有關。
中醫的治療上可以去痰、去濕、去濕熱、補血、活血來處理;但是如果不是很嚴重,最好還是靠清淡飲食、長時間運動以微微發汗為度,早睡,情緒放鬆,才是治本之道。
中央社 – 2012年2月8日 下午3:00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8日電)研究團隊發現,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可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可視為新穎重要分子標靶,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狀硬化症。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工程組研究員裘正健率領「血管分子生物工程研究團隊」,針對血流力學如何調控血管病生理,以及動脈硬化症形成的分子機制解密等,近年來已獲得一連串突破發現。
裘正健表示,由於心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兩名,其中動脈粥狀硬化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臨床醫學證據顯示,動脈粥狀硬化好發生於血管彎曲或分歧處附近。
他說,此區域血液流動特別複雜,所產生的擾流與振盪型剪力,被認為是參與調節血管壁發炎、增厚,與動脈硬化形成的重要因子。
裘正健指出,研究團隊以流動室模型模擬體內不同的血流與剪力型態,進行體外實驗,研究不同的血流力學環境對於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並利用大鼠建立體內血液擾流的動物模型,研究動脈粥狀硬化好發生區的血管內皮細胞反應及功能改變。
裘正健說,研究證實振盪型低剪力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內第一、二、三、五、七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表現,並促使這些蛋白質聚集於細胞核內調控特殊的轉錄因子,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抗氧化、抗發炎的基因,並促進細胞增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可同時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等重要功能,裘正健表示,這可視為新穎的重要分子標靶,用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狀硬化症等。
不過,裘正健強調,由於動脈硬化屬於慢性病,人體血管中出現擾流,不一定代表會出現上述疾病,但擾流仍是危險因子,為促發疾病的重要因素。
裘正健說,運動可以提高血管彈性、增加血液流速。他建議民眾,平常多運動,以防止或減少擾流發生。1010208
中醫觀點:
動脈硬化可以透過脈診早期發現;上脈診課實習的時候,同學們應該都實習過。
一般與天生體質有關、也跟吃太好、少運動、熬夜、情緒問題等等有關。
中醫的治療上可以去痰、去濕、去濕熱、補血、活血來處理;但是如果不是很嚴重,最好還是靠清淡飲食、長時間運動以微微發汗為度,早睡,情緒放鬆,才是治本之道。